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84.我看到一个秃头,不过只看到它的顶部,就是头顶骨;我听说,那些一年内就要死去的人就会看到这种异象,于是他们便做好准备。木星人并不害怕死亡,只怕离开妻子,孩子或父母;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死后仍继续活着。他们知道自己不会丧命,因为他们就要上天堂了。所以,他们不将其称为死去,而是称为变成天堂。在木星,那些生活在真正的婚姻之爱中,并如父母所应该的那样照顾自己的孩子之人不会死于疾病,而是平平安安,好像睡着了;就这样从这个世界转到天堂。
按我们地球上的年龄来算的话,木星人死亡时的年龄是三十岁。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死去,是出于主的旨意,以免人口增长过多,超出这个星球所能承受的。他们到了这个年龄后,就不肯像那些还没有到这个年龄的人那样被灵人和天使引导;因此,灵人和天使很少靠近那些年纪大的人。他们发育成熟的速度远比我们地球人快得多,并且在刚成年,即青春萌动时就结婚。然后,他们的快乐就是爱自己的妻子或丈夫,照顾自己的孩子。诚然,他们也将其它快乐称为快乐,但相对来说都是外在的快乐。
2577.“并与众人同在”表示从它发展出来的真理,即记忆真理或事实真理和感官真理也是如此。这从前面的阐述和整个思路本身清楚可知,因为经上刚才说“看哪,为你给凡与你同在的人作遮眼的”,这句话表示理性真理,对属灵真理来说,理性真理就像一种幔子;现在经上又说“并与众人同在”,所以这句话表示从理性真理发展出来的更低级的真理;这些真理就是那被称为记忆真理或事实真理和感官真理的。这些真理都是从理性真理发展出来的,这一点从流注的次序清楚看出来,即:内层事物流入外层事物,或也可说,较高的流入较低的,反过来不行。诚然,表面上看,次序似乎不是这样,也就是说,人似乎通过感官印象和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而变得理性,但这是一个错觉。来自主的良善不断通过人的理性官能流入,在那里遇见记忆知识或事实,或说进入他的意识,并接受这些知识或事实,当作它自己的。这良善越能接受它们,并按适当次序排列它们,这人就变得越理性。这与被称为信之良善和真理的良善和真理是一样的。来自主的良善流入真理,并接受它们,当作它自己的。这良善越能接受这些真理,这人就变得越属灵。然而,表象是这样,被称为信之真理的真理似乎流入进来,并使他变得属灵。如今人们如此推崇信之真理,却不思想仁之良善,也是由于这种表象。
9781.“纯净的,捣成的”表由此而来的纯正和清晰。这从“清的”和“捣成的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“纯净的”当论及“油”所表示的良善时,是指纯正,因为良善越是属天堂的,因而越纯正,就越纯净;“捣成的”当论及“油”所表示的良善时,是指清晰。当良善变成真理时,就说它是清晰的;因为良善通过真理显现。事实上,真理是良善的外在形式,良善若不在这个形式里面,就无法在光中被看到。因此,良善所呈现的形式越完美,就显得越清晰。因为良善本身如此清晰地从这个形式中闪耀出来,以致它既打动其他人的理解力,同时也打动他们的意愿。适用于良善和真理的,也适用于人的意愿和理解力,因为意愿专门用来接受良善,理解力专门用来接受真理。意愿若不通过理解力,就无法显现在光中,因为理解力作为意愿的外在形式而服务意愿,并将它清晰地呈现出来。当一个事物接受外在形式时,它就能被分成各个部分;当分析表明这些部分如何联结在一起时,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和联系就能确定。良善以这种方式呈现在理解力中,并变得清晰。当良善在理解力中变得清晰时,它就是该良善的真理。这解释了为何油必须被捣成,乳香也是;论到乳香,经上说它必是纯净的,其中一点捣得极细,才能当作香来烧(出埃及记30:34-36)。
“磨碎”也表示类似“捣碎”所表之物的某种东西,这从“小麦”和“细面”的含义清楚可知;“小麦”表示良善,“细面”表示那良善的真理。正如被捣碎或磨碎的东西在正面意义上表示变得清晰的良善,被捣碎或磨碎的东西在反面意义上则表示变得清晰的邪恶。摩西捣碎金牛犊,把它磨得很细,使它细如灰尘,撒在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流中(申命记9:21; 参看9391节)就表示这一点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